游戏分级有望《游戏适龄提示草案》18+ 把游戏玩家分成4个年龄层级
全国人大代表皇甫立同提出,应加快推动游戏分级制的出台。对不同内容、不同人群做出清晰的界定,避免对青少年产生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同时,切实明确和落实主体责任……。全国人大代表李秀香指出,成立专门的审查委员会,在游戏发行前,对游戏内容进行定性,对内容不益于青少年、容易造成沉迷的网络游戏,一定要禁止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参与……。全国政协委员于欣伟提交《关于加快推动网游分级制的建议》,其中要尽快研究出台强制性分级标准,严格监管和审核游戏开发商、游戏运营方对分级制度的合规执行情况等……。
一直以来,青少年游戏行为就备受两会代表关注,尤其是近年来未成年人沉迷网游现象愈发严重,如何防止和监管更多的未成年人被网游侵蚀已是迫在眉睫。为解决此种现象,呼声最高也最为常用的莫过于游戏分级制度,在北美,已经推行了游戏分级系统,德国也有娱乐软件自我监测系统,日本也有第三方机构专门应对游戏问题。
不过,在国内,游戏分级制度虽然已经是老生常谈,也已经在2004年推出过一套《中国绿色游戏评测与推荐制度》,但这份标准却一直未能有效的执行。现如今,随着青少年玩家越来越多,游戏分级制度的呼声在国内也是日渐高涨,或许推行强制性的游戏分级制度已经到了动真格的时候了。那么,看似大势所趋的游戏分级制度如何才能真正落地呢?
近日人民网联合腾讯、网易、金山、完美世界、盛趣、三七、创梦天地、畅游、智明星通、网龙等10余家游戏企业,共同发起《游戏适龄提示倡议》,倡议中要求把游戏玩家分成4个年龄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提示体系,包括游戏内容、类型和运营等方面的标准。
根据年龄段划分,倡议把游戏玩家分为18+、16+、12+、6+四个级别。六岁以下儿童不建议单独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游戏。对游戏进行适龄划分时,需对游戏内容、游戏类型、游戏系统、游戏时间、游戏付费模式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到相对客观的游戏适龄结果。对于游戏内容的要求,提议的草案中介绍,对游戏内容的判定采用“负面清单”的形式,以排除不当要素的方式对游戏内容进行适龄划分。根据我国出版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规定,将游戏适龄提示以18岁为界进行划分。
“18岁以上”如存在本级不应出现的内容,则可能不属于合法出版物。针对18岁以下不应出现的内容,现设有两种方案:方案一粗略划分为“18岁以下”,后续逐步细化;方案二分为“16+、12+、6+”三个级别。18岁以下每一级别均包含上一级别不能存在的内容(例如:16+也不能出现酒类、烟草、毒品等),如果该级别存在本级不应存在的内容,则适龄评价升高一级。
以下是原文:
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游戏市场,其中未成年人玩家的数量与日俱增。我们需要更多的努力,来助推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机制变得更成熟、更普及。作为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的排头兵,人民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发挥主流媒体监督职能,围绕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建设需求和政府主管部门的布局规划,广泛征询、吸纳专家、企业代表、玩家和家长意见,起草了《游戏适龄提示草案》。
“游戏适龄提示”,即是建议游戏公司根据游戏产品的内容、类型、系统情况等,对游戏所适宜的玩家年龄进行提醒,使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能较为清楚地了解该款游戏产品是否适合使用,助力指导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正确选择适合的游戏产品,提高其网络休闲娱乐的合理性和健康性。
“游戏适龄提示”标准是建立在合法出版物的标准之上。本适龄提示体系标准基于我国法律、规定,基于我国社会普遍的道德标准,基于当下游戏出版要求,基于不同年龄层儿童或青少年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提出。
人民网《游戏适龄提示草案》将游戏适龄范围划分为“18岁以上(18+)”“16岁以上(16+)”“12岁以上(12+)”“6岁以上(6+)”四级。因6岁以下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等的关键时期,不建议他们独自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游戏。
对游戏进行适龄划分时,需对游戏内容、游戏类型、游戏系统、游戏时间、游戏付费模式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到相对客观的游戏适龄结果。
“游戏适龄提示”旨在辅助主管部门提升监管力度,有效排查违规游戏内容;体现更加细分的用户群体和清晰的市场结构,便于企业更具针对性地开发产品;有效减少未成年玩家接触含有暴力、色情内容的几率,为未成年玩家提供健康的游戏环境。
人民网向业内从事游戏研发、运营、传播的各骨干企业、相关机构发出以下倡议:
(一)在游戏产品的显著位置进行“适龄提示”标记, 为未成年人构建一道防护网;
(二)共同传播游戏适龄提示理念,完善游戏适龄提示标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三)严格遵守有关游戏防沉迷以及身份认证要求,维护市场秩序。
(四)积极创新,拓展游戏寓教于乐等功能,把游戏本能转化为创造动力;
(五)自觉生产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优质游戏,营造和谐有序的产业环境;
(六)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用精品游戏讲好中国故事。
在这里,也倡议研究机构、媒体等共同对《草案》内容进行补充和修订。我们将邀请相关研究机构、媒体、领军企业组成专家委员会,持续对适龄提示标准进行修订,并对标记适龄提示的游戏进行共同论证。同时,人民网还会收集未成年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对适龄提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订内容。
《游戏适龄提示草案》各项衡量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根据游戏运营情况和社会各方面的反馈意见及时进行更新。人民网将搭建“游戏适龄提示”网上平台,展示参与“游戏适龄提示”的企业、标记“适龄提示”的游戏情况、以及专家对标记“适龄提示”游戏的意见、适龄提示标注最新修改内容等。
以下是《游戏适龄提示草案》的内容。
游戏适龄提示草案
一、年龄分层及划分依据
根据中国现行法律规定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生理特征、认知能力、道德水平综合考虑,将游戏适龄范围划分为“18岁以上(18+)”“16岁以上(16+)”“12岁以上(12+)”“6岁以上(6+)”四级。因6岁以下儿童正处于视力发育等的关键时期,不建议他们单独使用电子产品进行游戏。
参考资料: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埃里克森的八阶段理论、皮亚杰的认知道德发展理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二、适龄提示体系标准
游戏适龄提示标准应建立在合法出版物的标准之上。本适龄提示体系标准基于我国法律、规定,基于我国社会普遍的道德标准,基于当下游戏出版要求,基于不同年龄层儿童或青少年心理及生理发展特点提出。
对游戏进行适龄划分时,需对游戏内容、游戏类型、游戏系统、游戏时间、游戏付费模式等进行综合评价,以得到相对客观的游戏适龄结果。
参考资料:《出版管理条例》《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移动游戏内容规范》《关于认定淫秽及色情出版物的暂行规定》《关于部分应取缔出版物认定标准的暂行规定》《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
(一)游戏内容
对游戏内容的判定采用“负面清单”的形式,以排除不当要素的方式对游戏内容进行适龄划分。根据我国出版和未成年人相关法律规定,将游戏适龄提示以18岁为界进行划分。
“18岁以上”如存在本级不应出现的内容,则可能不属于合法出版物。
针对18岁以下不应出现的内容,现设有两种方案:方案一粗略划分为“18岁以下”,后续逐步细化;方案二分为“16+、12+、6+”三个级别。18岁以下每一级别均包含上一级别不能存在的内容(例如:16+也不能出现酒类、烟草、毒品等),如果该级别存在本级不应存在的内容,则适龄评价升高一级。
(二)游戏类型
游戏类型不作为主要划分依据,仅做适龄参考。
(三)游戏系统、游戏时间及游戏付费
游戏系统、游戏时间及游戏付费不作为主要划分依据,仅做适龄参考